close

C19EBFA6-997C-4232-8342-E6086D9711DA.JPG

我看的是一本假書嗎?

書腰說這本書兼具感動與歡笑,網路上書評也說本書是看起來輕鬆愉快的青少年小說,請問我們看的真的是同一本嗎?

(有雷)

「我們只有1 (One Mississippi)」因為覺得書名耳熟,所以買下它,看完之後,滿懷著受騙的感覺才想起來,這本書有名是因為內容談論了美國的傷痛:校園槍擊。本書中,槍擊只是結果,絕大的篇幅都由主角丹尼爾站在「搖滾區」來描述他的好友如何成為一個在校長室射殺同學老師的17歲少年。

很有趣的是,關於殺人少年的家庭描述相當少,隱約可以感受到少年來自富裕的家庭,而唯一比較立體的形象就是事發之後,少年父母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種事情;然而,我們很難將這個結果直接歸因到父母在溝通、情感上的聯繫失職,或者少年在家庭中的自我封閉。

少年的反社會性格在本書剛開始就很明顯,面對生活的不如意,少年總是以謊言與憤世嫉俗的心態面對。即使身為主角的好友,少年的反應常常讓主角不斷提到「幾乎不認識他的這位好友了。」但是少年也並不是全然的壞人,他跟主角在一起時的風趣幽默與情感坦承,都可見少年也只是一個普通人,一個有能力開玩笑,有能力開懷大笑,有能力建立友誼的普通人。那到底為什麼走到最後這一步呢?

我不確定本書企圖給出答案,但是少年認為自己是為了報復自己受到的校園霸凌。一直處於不安全感中的少年,決定以射殺校園霸王來報復他。不安全感,因為自己的秘密同性戀身分、因為自己愛著的主角喜歡別的女孩;射殺校園霸王,並不是最終目標,把整個槍擊事件怪罪於校園霸王:「因為我被霸凌,所以我才做出這件事情。」才是少年的目的。

為什麼本書主角不是少年,而是丹尼爾呢?也許在他們的相處之下,我們看到殺人少年跟我們沒有什麼不同,最大的差別只在於面對事件時,丹尼爾跟少年做的選擇。與其描繪殺人少年的內心,作者以丹尼爾的眼睛來看這一連串的事件:車禍、戀愛、同性戀、老師自殺、爸媽分居…等,我們不應該期待一個17歲少年(或是任何人)對這些事件有聖人的反應,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丹尼爾似乎選擇了「面對的勇氣」。但是,話說回來,這也是因為丹尼爾沒有少年的前科,所以才會對警察抱有信任吧。從內文一開始,少年就已經藏了黑暗的種子,而我們只能無能為力地看著這顆種子茁壯而侵蝕了少年。

如前所述,這本書完全沒有說教的意味,只是平實地描述了丹尼爾和好友一步一步走向校園槍擊的結局。如果要因此套一個道德寓意的高帽子都算是錯誤詮釋這本書吧。「我們只有1」對我來說絕對不是充滿歡笑淚水的青少年小說,反而看完讓人輕輕嘆氣啊。

博客來直達車

作者:Mark Childress

出版日期:2019.06二版

出版社:春天出版國際

arrow
arrow

    kiss2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